“阡陌交通,是乡村发展的脉络;坑洼难行,却成百姓心中的愁结。”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乡间道路的“沧桑容颜”,始终牵动着政协委员的心。2024年,政协委员吕红霞、梁宏,对石哈河镇部分村道、水泥路建设管护工作提出政协提案,石哈河镇政府多次整改却未能完全履行。




针对这一类隐痛,2025年4月,乌拉特中旗人大常委会、政协乌拉特中旗委员会与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签订了“人大+检察”、“政协+检察”协同监督机制,明确规定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转化为检察建议的具体措施。中旗检察院主动接收人大、政协交转的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经过实地勘察取证,发现石哈河镇部分乡道因长期饱受车辆的频繁碾压,加之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路基塌陷、路面坑洼不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安全,更在夜幕降临和遭遇恶劣天气时,化身成为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出行安全,使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检察院及时向石哈河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其全面、迅速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即刻开展日常巡查工作,针对破损严重的区域,加强管理与维护力度,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为提升检察建议的执行刚性,5月30日,检察院邀请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和代表、委员、被建议单位负责人等实地勘察情况,召开工作座谈会,检察长主持会议,旗政协副主席参加,进一步推动各部门达成共识。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石哈河镇、中旗交通局负责领导均表示,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以及检察院制发的检察建议全盘接受,加快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这场汇聚人大监督之“刚”、政治协商之“柔”、检察监督之“锐”、乡镇政府之“责”的特殊座谈会,既实现了既定目标,更凝聚了工作合力。
正如旗政协副主席冯强所说,“人大+检察”、“政协+检察”协同监督机制是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规范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的有效途径。将政协提案进一步转化为检察建议,正是发挥了政协委员联系密集、治理广泛的特点,也体现了政协提案灵活性、广泛性与检察建议专业性、权威性相结合的优势,更有助于推动民生实事的解决和落地,将彻底扭转政协提案“委员提、部门管、效果差”的“纸上游戏”,让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道路通,民心畅”。这场聚焦 “家门口” 的监督行动,既是对 “民生无小事” 的生动诠释,更是法治温度与监督力度的深度融合。下一步,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将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法律监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