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切实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筑牢旗域反诈“防火墙”,近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开展“反诈是门必修课,筑防线守好责”主题反诈宣传活动,通过多场景、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旗域平安建设添上浓厚一笔。
一、社区讲课:把“必修课”上在群众“家门口”


“大家有没有接到过自称‘客服’的退款电话?这些很可能是诈骗分子的圈套……”在海流图镇教育路社区,检察人员化身“授课老师”,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诈骗分子的常用套路、识别方法和防范技巧。讲座中,检察人员还与居民互动问答,针对大家提出的“收到陌生链接要不要点”“熟人借钱怎么核实”等问题逐一解答,引导居民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这场“家门口的反诈课”贴近生活、干货满满,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防骗知识。
二、广场宣传:让“防骗指南”融进百姓日常里


在宝润园小区的活动广场上,检察人员手持印着防骗要点的宣传册,向来往群众递出“反诈名片”。“阿姨,这上面有冒充子女借钱的骗局,您可得多留意”“小伙子,网络贷款先交钱的都是坑,别上当”——针对晨练的老人、带娃遛弯的家长、小区商户等不同群体,检察人员结合他们的生活场景“精准讲解”,用通俗的语言把宣传册上的文字变成“听得懂的提醒”。不少群众接过宣传册仔细翻看,纷纷表示“宣传非常实用,学到了新知识,回家也要提醒家人注意防范”。
三、拍摄反诈短片:用“微短片”讲透骗局“真面目”
“反诈宣传了解一下!”。近日,一部由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自导自演的反诈小短片在本院微信公众号上线。短片以“冒充身份诈骗”“网络贷款”“AI换脸换声诈骗”等常见诈骗场景为原型,通过时下流行的短剧标题形式,揭露诈骗分子作案的迷惑性手段,并在片尾附上检察官的“防骗提示”。相较于传统宣传,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既能让群众在碎片时间轻松观看,又能通过情节加深记忆,让反诈警示“刷屏”更“入心”。
此次反诈宣传活动,既延续了“面对面”的亲切互动,又拓展了“屏对屏”的传播触角,让反诈知识从“纸上”走到“身边”、从“耳边”记到“心间”。下一步,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常态化开展反诈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为旗域平安底色再添亮色。